今年以来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,我国工业和信息产业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,坚持推进“稳增长、调结构、促转型”,加快落实相关政策措施。尽管经济增长出现“减速”,但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朝着企稳方向发展,部分行业、企业抓住结构调整的机遇,转型升级的进程呈现出稳步“加速”的良好态势,为实现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超过7.5%的预期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回顾2012,我国工业行业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?产业运行出现了哪些新趋势、新变化?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哪些新成效?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实现尊重经济规律、有质量、有效益、可持续的发展,关键是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。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,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,要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。这又将对明年工业发展提出哪些新要求?
从本期开始,产经广场将开辟“年终盘点:回顾与展望”专栏,透过有代表性的行业、企业,展示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转变发展方式、调整产业结构所作出的努力,畅谈明年工作抓住机遇、应对挑战的思路。敬请关注!
民航:增速放缓,预期仍乐观
●交通运输是经济的晴雨表。今年以来经济下行,民航运输增速同步放缓。不过,从长远看,中国民航仍处于快速上升区间,市场空间极其广阔
准备到海南度假的姚女士发现,最近打折机票不少,经济舱能打到7折,头等舱甚至有不到4折的机票,算下来价钱与经济舱全价一样。而去年这个时候,热门航线不仅难觅打折票,还会早早售完。
事实上,进入下半年,航空公司常常面临艰难的抉择——在运量充裕、需求放缓的情况下,是保持高票价而牺牲客座率,还是大幅打折吸引客流?
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11月底,全民航累计完成运输总周转量556.5亿吨公里,比去年同期增长5.8%;旅客运输量2.93亿人次,同比增长9%;货邮运输量同比下降2%。
这样一组数据,在全球范围来看,会令许多外航眼红。今年以来,全球民航业增长缓慢,成熟市场国家的行业增幅甚至不到2%。但是和前些年比,今年我国民航增速下降明显。改革开放30多年,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年均增速达到17%,远远超过同期GDP平均增长10%的速度。今年的表现甚至低于预期。年初,即便已考虑到经济下行的可能,民航局仍预测,2012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可望达到632亿吨公里,旅客运输量3.2亿人次,货邮运输量578万吨,分别比上年增长10.1%、10.3%和4.7%。12月进入又一个民航旺季,客流量估计会有所增加,但难以改变全年整体状况。因此,今年的民航运行将是少有的低于预期,特别是货邮运输量,差距较大,出现萎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