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对金融市场体系、人民币国际化、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等有着极为深入的研究,在监管层中也是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,其演讲及著作在市场上备受关注和推崇。他是银监会2005年7月全球招聘的首位胜出者,曾担任过银监会创新业务监管协作部主管等职位。由他撰写的《人民币衍生产品》和《人民币产品创新》两本书,现已成为金融机构相关领域员工的必备工具书。
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日前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专访。他预计,2020年前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有望实现,美元、欧元、人民币这三种货币将共同铸就世界“货币三极”。
对于当下的金融市场化改革,张光平提出应遵循四个协调,其中包括:要与汇率和利率市场化、资本项目自由化相协调;要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相协调;要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节奏相协调;要与我国跨境资金监管的程度相协调。
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基础
证券时报记者:我国的金融体系改革主要由利率市场化、汇率市场化、资本项目自由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框架组成,它们之间有无操作的先后次序?
张光平:按照重要性序列来说,利率的影响面最大,它对于金融业、银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。从时间角度来看,汇改从2005年至今已七年半。相对应地,央行今年两次不对等降息使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而“具体”的一步。
可以认为,利率市场化比汇率市场化更为基础,前者不达到一定程度,后者定价不好定,因为汇率是一个相对的利差和价格。在实际操作层面,两者之间是互相协调的。http://www.qtgll.com/
人民币汇率改革在七年多来取得了很大成绩。今年4月16日央行把人民币对美元的日浮动区间从0.5%升到1%,但在汇率弹性方面还有很大空间。最近一两周,人民币对美元的年化波动率只有0.8%左右,其余多数时间也仅相当于美元对欧元、美元对日元这两种主要汇率波动率的10%~20%,市场化程度还有待提高。根据统计,国际主要汇率基本都能维持平均10%左右的年化波动率,这正是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标志之一。
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,要比资本项目自由化、利率市场化、汇率市场化更为广泛,某种程度上也是后者的目标或结果。中国的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应遵循四个协调:要与汇率市场化和利率市场化、资本项目自由化相协调;要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节奏相协调;要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节奏相协调;要与我国跨境资金监管的程度相协调。
|